【读书月征文】成不了达芬奇,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读《达·芬奇传》有感(王明明)
大家都说,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受偶像的影响,出于对这个时代迫切渴求的跨界思维人才杰出代表——达芬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马不停蹄在亚马逊下单购买了《达芬奇传》。
文艺复兴既是近代的开端也是古代的复活,在此期间涌现了一大批文艺复兴式人物,一大批如同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老大哥达芬奇——50后(另外两个是,米开朗基罗——70后、拉斐尔——80后),当之无愧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
印象中的达芬奇身上有两个沾了如同502的标签,这也是人们普遍印象中的达芬奇初印象。一是蛋。画蛋、画蛋、画蛋……;二是拥有神秘微笑的蒙拉丽莎……。从而使得芬奇被牢牢钉在如此单一的荣誉柱上。
而这本传记,记录了一个艺术家如此丰满的人生。
在一封给米兰公爵的求职信上,他是这么自荐的——最杰出的先生:我可以造桥,战时可以随时拆分组装的那种,我可以制作轻型大炮,易于搬运,我可以在攻城时排去护城河的水流,我可以建教堂
……最后,我还会画画。
这就是达芬奇自己写的。我很是心生疑惑,这个家伙太能吹牛了!读完全书,近距离了解了这样一个狂妄的家伙原来是如此炼成的。
达·芬奇其实指的他出生地芬奇镇。他本名叫列奥纳多,因为太有名,连镇名儿都归他了。这个来自芬奇村的私生子,一个未受过正统教育。一生学习大自然的奇葩,一个来自严谨公证员家庭的边缘人士,在15岁被送往佛罗伦萨开启学徒生涯,在他身上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坏事变好事。
私生子,至少不是什么好事,可他那个年代,私生子盛行,私生子的江湖地位经常掩盖嫡长子的光芒。他生性好奇心重,厌烦毫无创造性的工作。出生于公证员世家,这个职位有点像法官,即便社会对私生子相当包容,但特殊行业对于品格的要求还是有相当门槛的。因此达芬奇因祸得福,不用继承家业,从而可以直奔自己天马行空的创作世界。达·芬奇一生未受正统教育,从而使得他的思维无界限,所学知识全部是一手货源——大自然。人们总是说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他一生都在各个领域放飞自己的好奇心。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所汲取的知识全是各行业的顶尖高手,最好的数学家,最优秀的医生都是他的知识来源。
在他看来,人体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宇宙,只要他感兴趣,都要搞清楚造物者的思维:哪块肌肉是控制微笑表情的?身体处于扭动状态,哪里的肌肉开始发力?……这些统统都要亲手解剖,一点一点验证。
在达·芬奇看来,画人,需先画骨,再画肉,最后才是皮和衣。他是典型的喜新不厌旧,涉猎的领域既广又深,真正的跨界顶尖高手。
也正是这样的好奇心,这样的科学精神,才成就了举世闻名的蒙拉丽莎的神秘微笑,也成就了这样一个无法具体定位的达·芬奇。
我想,他就是我们身边的造物主。而我从中更是受益匪浅,一定要打破思维里的墙,用成长性思维去学习,思考,不仅要学习本行业的知识,很多先进的行业知识,思维都是可以被借鉴,被运用的。
我们的医疗工作,很多人认为是枯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可是,当我们用开放的眼光,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便让自己可以突破自己的界定,从而不断超越自己。
成不了达·芬奇,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拥有跨界思维的人。
康复医学科:王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