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征文】只为活着本身而活——读《活着》有感(关雅之)

2019-05-21

生命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唯一的意义也仅仅在于你还活着。

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要遭受多少的苦难?什么时候他的生活才能雨过天晴?至少,在看完《活着》这本书后,我实在无法为福贵做出判断。都说人的一生是酸甜苦辣样样齐全,但我只在福贵的人生中看见了苦。他的家人,随着时间,随着各种原因相继离开人世,最终只剩下了一头和他同名的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他生在那个年代,做过地主,逛过戏院,参军打仗,游戏人间,从浪荡青年变成后来家破人亡的“可怜虫”。如若我们像看别人的故事一般看他的经历,也许并不能产生多少共鸣,但小说的作者余华偏偏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让我们身临其境,和福贵一同感受他的放荡不羁、他的无可奈何,他的落魄不堪,就好像在看另一个自己。作者也清清楚楚的为我们展现了在经历了内战,大跃进,文革,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小人物的命运。无论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悔改,也无法逆天改命,这也是属于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悲哀。他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仿若被命运扼住了咽喉,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一遍遍告诉自己,要活着。

在刚读完这本书时,我只感受到了从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伤与难过,但仔细想一想,其实本来就是这般世事无常。去给母亲请郎中的途中被抓去当壮丁,经历三反五反,妻子死于疾病,儿子死于人祸,女儿死于难产,女婿也因事故意外身亡,最后的小孙子也意外送命……这一切好像突如其来,又好像冥冥之中有它的道理,尽管我们没有福贵那样悲惨的经历,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一定会有自己的悲欢。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你看”。你看,一波又一波的噩耗袭向那个佝偻着身躯的“可怜人”的时候,他显得那么卑微而渺小,他的一生是窄若手掌,还是宽如天地,无人知晓,也无从得知。唯一能从书中体会到的,便是那无法抑制的痛苦,和犹如漆黑夜空中散着微弱光芒的星子一般的希望。活着,人到底为了什么活着?这世上有很多人,仅仅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故事的最终,福贵牵着他的老牛,离去的背影渐行渐远,到底是意味着生命的虚无,还是意味着他们奔着希望而去了?

在我看来,福贵的一生是很悲苦,但作者余华的这篇《活着》不仅是在描述一个底层小人物的悲惨的命运。福贵仍然用自己“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唱着歌谣,自鸣得意。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他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我们好像从他苦涩的人生中,看到了那么一点点的光。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剩下的并不只有佝偻的躯壳,还有藏在躯壳里的那个打碎了一切不切实际的妄想,能够清楚的直面现实,只为这一刻而活的,超脱又纯粹的灵魂。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名誉,金钱,权利,还是别的什么?都不是。我们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不是因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也请你对自己生活的是好是坏少一些计较,多关心“活着”本身。因为,如果把活着比做你本身,把生活的好坏比做你的梦想,那么一直在闪闪发光的,永远不会是梦想,而是你自己啊。

宣传科:关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