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征文】乐观以对 心有曙光——《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2020-05-27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随处可见这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此次疫情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可谓巨大,无数企业破产倒闭,上班族面临失业、降薪;影响最大的旅游行业更是面临毁灭性打击,全球7500万从业人员失业,国内旅游业龙头企业腾邦国际都已破产清算。很多小商贩在疫情最严重的情况下,连基本的医疗防护都没有,还坚持外出摆摊挣钱。因为他们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只有赚钱才能生存,才能活下去。

我不禁联想到余华老师的几本书,印像最深刻的就是《许三观卖血记》《活着》。不过二者相较,《活着》给人以压抑和悲伤,文章最后经历了亲人相继离世的福贵牵着一头不知多久便要离去的老牛,相互依偎;《许三观卖血记》通过贴近生活的文字讲述了大时代下小人物送茧工平凡的一生中。却在压抑悲伤下隐藏了温柔。

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卖血的队伍,为了亲人、家庭陆续卖血十一次。通过卖血,他娶到了“油条西施”许玉兰,为儿子打架买单,“报答”了老情人林芬芳,在大跃进期间,带儿子们去吃面,吃饱肚子,讨好了能为儿子安排工作的队长,给一乐治肝病……每一次的苦难,都反映了时代背景:人民公社、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改革开放。

全书充斥着苦难、矛盾、温情和爱,文字虽平淡如水,语调又不失诙谐,人物形象复杂而又真实、立体。许三观用自己的牺牲支撑家庭熬过苦难的寒冬,下笔之处皆温暖,比如许三观给被批斗的许玉兰送的饭中白米饭下藏的红烧肉、饥荒时煞有介事给全家人用嘴“炒菜”画饼充饥、一路卖血去上海给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儿子一乐看病等,这些都将许三观这一普通的底层人物推向了人性的最高点。

逆境苦难中,选择希望和坚持,乐观以对,心中留有曙光,这就是人生。

人事科: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