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手记】一例特殊的低钾血症
近日,一名青年男性突然全身无力1小时,无法起床,无法行走,经120救护车送入我院急救,急诊查体四肢肌力3级,急查电解质提示血钾2.55mmol/L,急诊科医生初步诊断为低钾血症。该患者为外地人,身边无家属(已与家人失联10余年),亦无诊疗经费,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给予开通静脉通道静脉补钾,心电监护,血气分析等,并收住ICU救治。
经ICU给予补钾对症治疗后,小伙子血钾虽恢复正常,但双下肢肌力3级,不能行走。经内分泌科会诊后,将患者转入内分泌科进一步诊治。
内分泌科高度重视这位特殊的患者,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患者低钾血症原因。经过仔细询问病史,根据辅助检查结果,考虑患者有这些特点:一、青年男性,既往体健,否认有类似发作史;否认父母有低钾血症史;二、发病前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史;无特殊用药史;三、平素饮食不规律,体型偏瘦,饮酒史;四、实验室检查提示低钾血症同时,还存在低血镁、低血氯,低尿钙,多次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碱中毒,血压均正常;甲功提示T3、FT3偏低。24小时尿生化结合血钾,提示肾性失钾。经过分析诊断低钾血症,病因考虑为Gitelman 综合征可能。
Gitelman 综合征于 1966 年首次报道,曾被认为是 Batter 综合征的一种亚型,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基础是由于编码噻嗪类利尿剂敏感的钠氯共同转运体(NCCT)的 SLC12A3 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五百多个突变位点。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以无症状,或有乏力、软瘫、嗜盐、多尿等,在婴幼儿可表现为生长迟缓、抽搐等,纯合突变的症状较复合杂合突变重,一般血压正常或偏低。典型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低血钾,低血镁,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低尿钙。因 Gitelman 综合征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临床诊断有时较困难。但确诊需要通过基因学检查。
经过本院急诊、ICU、内分泌科多部门协作,该名低钾血症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血钾升至正常范围,出院时肌力5级,能自行走路。内分泌科杜晓明主任提醒该患者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查,同时补钾补镁对症治疗,病情可能会反复,故平时需注意监测血钾、血镁,定期医院就诊。
让人欣喜的是,患者家人通过我院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找到了这位已经失散10多年的亲人。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对我院的服务感到满意,并肯定了我院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内分泌科:顾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