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呛入气管,危机关头行海姆立克法化险为夷
“哇哇……哇哇……”日前,下夜班在家休息的我院护士冒女士,朦胧中听到宝宝的大哭声音,闻声前去查看,发现两岁大的宝宝正坐在在餐椅上,嘴巴张着,痛苦地哭闹着,不能言语。
“从孩子不能言语,双手伸向喉咙来看,初步判断为异物呛入气管内,我便立刻把孩子抱起来,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小孩施救。”冒女士立刻将孩子趴抱在膝盖上,一只手扶住固定他的头,将其面部朝下,保持头低脚高,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骨连线中点处5次,一边安抚孩子,一边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半分钟后,只见指甲盖那么大未吃完的糖果呛咳出来,孩子这时也安静下来了,所有人才松了口气。
随后,家人将孩子送到我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医生为孩子仔细检查身体后,未发现异常情况,表示幸亏急救措施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孩子发生呛咳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快可进展为窒息、昏迷甚至心跳骤停,无论是送医院还是等待急救车到达现场,都来不及施救,而且还会因为长时间缺氧而对脑细胞造成影响,就算异物吐出了,也有可能有后遗症。”医生说。
事后,孩子奶奶回忆,自己抱娃到餐椅准备喂饭时,宝宝不肯坐好,在嬉笑的时候嘴巴里吃着糖果,估计是那时呛入的。当时要是继续喂食,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海姆立克急救法非常重要,我希望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学会,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挽救生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冒女士依然后怕不已。
在生活中,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大多数老人在家看护孩子,在老人们看护孩子时同时,也要叮嘱孩子们进餐时确保注意力集中,禁止进餐时说话和大笑;进餐时,不要着急,细嚼慢咽;尤其是对于儿童,要看管并叮嘱他们不要随便将细小物品放入口中。一旦发生异物卡喉窒息,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快速助人脱离危险。
ICU:冒许笑
【相关知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什么?怎么使用?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运用于呼吸道异物导致窒息的快速急救方法。食物、异物卡喉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而发生,尤其多见于儿童。由于食物或异物落入气管,造成病人窒息或严重呼吸因难。表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音、喘鸣、呼吸急促、皮肤发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在迅速与医院联系或将病人转送医院的同时,立即对其进行现场急救。其方法如下:
一,当患者为婴儿时。首先,施救者一只手固定住患儿头部,将其面部朝下,保持头低脚高,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骨连线中点处5次。然后,将患儿翻转成面部朝上,保持头低脚高,检查有无异物排出;如未发现异物,立即用中指和食指按压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5次。反复交替操作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异物排出。
二,当患者为三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时。若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站立时,首先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儿童身高较矮者,施救者可跪在其身后,然后施救者一条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条腿在后伸直,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使其上身前倾。最后施救者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吐出。若患者意识不清或站立位不便于施救时,可让患者平躺,首先开放患者的呼吸道,然后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外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脐上两横指的部位,两手掌交叉重叠,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三,当患者为孕妇或肥胖者时。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胸部,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胸骨下半部分,另一只手包住拳头,然后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胸部后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四,当自己被异物堵塞气道,且四周无人时,患者可进行自救。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或稍稍弯下腰,靠在一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用物体边缘压迫自己的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至异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