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龄禁区,96岁老人成功换髋
对老人来说,髋部骨折,被称之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近日,我院骨科专家闫峰博士带领团队为一96岁高龄老人完成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不到一个小时完成,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地活动。
患者巩阿婆,苏州本地人,因为年龄大腿脚不便,不慎摔倒造成左髋部外伤,引发左髋部疼痛,无法行走,来院检查后,骨科医生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治疗。
高龄,一直被视为骨折手术的“禁区”。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基础疾病复杂,围术期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导致脏器功能衰竭,增加死亡风险。骨科刘勇主任、闫峰博士组织麻醉科、心内科、肾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讨论,找出最佳方案,共同研究制定出老人的个性化诊治方案。闫峰博士认为,该手术属于骨关节常规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但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麻醉,只要能通过麻醉风险关,手术就能保证。经麻醉科会诊、术前评估,做好充分准备,制定了麻醉方案和应急预案。
在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下,这位96岁老人的换髋手术顺利进行。主刀医生闫峰博士操作稳准快,用时不到40分钟,即成功为老人完成了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出血不足150毫升,大大减少了医源性损伤,更避免了术中术后产生的生命体征危象。术中拍片显示关节假体对位良好,固定可靠。
术后,老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第二天,老人就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助行器自己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当骨科刘勇主任、闫峰博士、麻醉科杨毅主任一起到老人病房探视时,阿婆激动地立即从病床上坐了起来,要求下床使用助行器行走给主任们看看。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激动地竖起大拇指、用苏州话夸赞说:“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还能重新站起来!医生技术好!护士服务好!感谢你们,你们真棒!”
骨科关节专家闫峰博士介绍说,老年人髋部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不到50%,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引发多种致命的并发症。高龄老人,年纪大,身体素质差,骨质疏松非常严重,麻醉及手术治疗的风险相当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但是,老年人髋部骨折如果不实施手术治疗,采取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会有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比手术风险更大,不但患者生活质量差,给家庭也带来巨大的烦恼和负担。关节置换手术给这部分老人带来了福音,让这些老人能够重新站起来,重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闫峰博士从事关节外科工作20余年,对骨关节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带领团队完成人工关节置换5000余例,人工髋膝关节翻修50余例,对于髋、膝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手术有丰富的经验。他说,为96岁老人实施手术,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不进行手术治疗,则需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也大大增加。医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人工髋部关节置换手术,让高龄髋部骨折老人来重新站立、行走!
麻醉手术室:李莉
审核: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