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防胜于治 ——我院神经内科专家进社区开展科普知识宣教
中国是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致残和死亡原因。为进一步加强居民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了解,提高居民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意识和能力,重视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日前,在我院党委组织安排下,神经内科主任马临庆博士走进何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脑卒中科普知识讲座,并进行了现场义诊咨询活动,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称赞。
讲座中,马临庆主任介绍说,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是由于脑血管的突然破裂或闭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一旦患病不能及时救治,往往导致患者严重残疾甚至死亡。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大类。不可干预的因素有年龄、遗传因素、性别、种族、气候、环境等;可干预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肥胖、食盐摄入量高 颈动脉斑块/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缺乏合理运动、TIA、血小板聚集性高、口服避孕药、膳食营养素缺乏、药物滥用等。
如何预防脑卒中?马主任说,根据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其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低脂、低盐、低糖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劳逸结合;二,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必要的保健措施,了解心脏、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其三,可以做一些危险因素筛查。如颈动脉超声,来筛查有无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如发现脑血管狭窄,就应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检查CT、磁共振血管成像,甚至心脏的一些常规检查,如心脏超声、心电图等。
如何识别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呢?马主任说,快速识别脑卒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120口诀”:“1”是看(1张脸),有没有出现脸不对称、口角歪;“2”是查(2只胳膊),看能否平行举起双臂,有无单侧无力;“0”是聆听(聆听语言),说几句话,看有没有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如果发生脑卒中该怎么办?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发现脑卒中非常关键,越早发现,越早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也就越好。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是超早期脑梗死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病,应立即拨打120,送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规范化治疗,可提高恢复的机会。
“对于脑卒中,防范永远胜于治疗,特别是卒中的高危人群,控制危险因素迫在眉睫,不要等发病了才来医院,往往后果不堪设想。针对脑卒中的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预防为先,加强自我管理很重要!”马主任反复强调道。
外联络部:董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