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完成我院首例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
“成功切除了肿瘤,又帮我保留了脾脏功能,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日前,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三科主任、现我院大外科主任、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柴琛教授团队为一名女性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这也是我院建院以来的首例,是腹腔镜微创技术中的“微创”。
31岁的张女士在三年前体检发现脾脏囊性占位,当时医生建议其定期复查。今年以来时常感觉左侧腰部酸痛,影响生活质量,自己打听到要进行脾切除术才能治愈,但又担心伤口大影响愈合,怀着矛盾的心情来到我院普通外科就诊。
入院后经检查发现,肿瘤位于脾脏上极,位置较为隐匿。目前肿物长径已超过10cm大小,有手术适应证。“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对机体免疫平衡的稳定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兼顾造血、血小板调控等作用。过去脾脏的外伤、肿瘤等疾病采取的治疗方式均为全脾切除,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脾切除术后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极易出现血小板升高,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梗、肺梗塞、中风等疾病发病率增加。”柴琛教授介绍。为此,柴琛教授率领普外科胃肠外科团队提出了尽量保存脾脏功能的微创手术方案: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
然而,由于脾脏血供丰富、质地较脆、缝合困难,一旦操作失误,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为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手术团队在术前共同绘图探讨了手术细节,并制定了预案。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由柴琛教授、姚韩主任医师、郁晓峰主治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在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下,以四孔法顺利按预定方案完成了手术。手术历经2个小时,出血50ml,在完整切除脾脏肿物的同时,保留了中下极大部分脾脏。术后第1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并进流质,复查血常规血小板等各项指标正常,患者恢复十分顺利。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于脾脏病变一般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全脾切除。对于脾脏的良性肿瘤来讲,保脾手术是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意义在于手术不仅切除了病灶,还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并贯彻了快速康复(ERAS)的理念,这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但保脾手术尤其是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需要外科医生具备非常高的腹腔镜手术技巧。手术的难点在于处理脾蒂动静脉的分支血管,在术中控制出血。
近年来,我院普外科在柴琛教授的带领下,努力夯实基础,健全专业梯队,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不断进取,今年以来已成功完成了“三个第一”:第一例全腔镜下外伤性脾切除术、第一例全腔镜下胰腺癌的胰体尾+脾切除术、第一例脾良性肿瘤的全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这不仅仅是普外科的“第一”,也是我院历史上的第一。这些手术的开展,不仅标志着普外科胃肠团队建设的逐渐成熟,更体现了普外科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普外科:郁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