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高医医者“心”突破:心血管科成功应用CRT-D与无导线起搏技术为重症心衰、心动过缓患者点亮“心”希望

2025-11-20

近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团队连续完成两例高难度心脏起搏介入手术,分别为一名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了心脏再同步化除颤器(CRT-D),并为一名高龄心动过缓患者植入了无导线起搏器。

61岁的刘先生,确诊“扩张型心肌病”长达7年,长期受困于胸闷、气急、头晕乏力等症状。虽经药物治疗,病情仍持续恶化,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其左心室显著扩大,射血分数(LVEF)低至27%(正常人>50%),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他曾辗转多家医院,甚至被建议安装价格高昂的“人工心脏”,但高昂的费用和巨大的手术创伤让刘先生一家陷入了绝望。

抱着一线希望,刘先生来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许明主任经过详细追问病史,综合评估后认为,患者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收缩不同步,适合植入CRT-D。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许明主任、张小飞医师团队为刘先生实施了CRT-D植入术。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团队通过精准的冠状静脉窦造影,将左室电极植入至心脏后静脉靶血管位置,并与右房、右室电极共同连接至脉冲发生器。手术历时约100分钟,过程顺利,电极参数测试良好。术后,刘先生心衰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目前已顺利出院。

 另一位88岁的黄先生,则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备受折磨,其心率最慢时仅有30/分,并因此反复出现黑蒙、晕厥,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等生命危险。对于此类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案是植入有线起搏器,但黄先生高龄,且为避免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导线磨损等长期风险,心脏中心团队经过审慎评估,为其选择了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手术中,许明主任团队通过股静脉穿刺,将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的起搏器精准送至右心室间隔部并牢固固定。整个手术无需切开皮肤制作囊袋,也无体表疤痕,创伤极小。术后患者心率立即恢复至60/分以上,晕厥风险被彻底解除,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黄先生和家人对“身上找不到伤口,身体却重新有了力气”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心血管科许明主任介绍:“这两台手术代表了现代心脏起搏治疗的两个重要方向。CRT-D对于刘先生这样的重症心衰患者,不仅能让扩大的心脏回缩,改善心功能,还能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是治心衰、防猝死的一体化方案。而无导线起搏器则代表了起搏技术的未来,它消除了传统起搏器手术切口和导线相关的并发症,尤其适合高龄、合并症多或有美观需求的患者,大大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与患者体验。

此次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成功应用两项前沿技术,彰显了其在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领域的强大实力。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为苏城及周边地区百姓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心血管内科:尤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