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夏季乘凉,小心隐翅虫出没
6月18日,扬子晚报报道就隐翅虫引发皮炎采访我院皮肤科专家刘伟。
文章链接:
http://t.yzinter.com/index.php?m=News&a=listcontent&id=719385&classid=97。
宣传科
【附】原文:
夏季乘凉,小心隐翅虫出没
近日,一名男青年来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告诉医生,自己身上突然有好几处红疹,又疼又痒,有几处已经被自己抓破。医生仔细观察发现,其背部、双下肢屈侧好几处片状、条索状红斑、其上可见密集的薄壁小水疱,部分已经变成小脓疱并融合,还有搔抓后留下的糜烂面。
根据病人的情况,医生想到了隐翅虫皮炎。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告知前些天晚上在树下乘凉,当时发现有虫子落在身上,就随手拍掉了,并没在意,回到家后就开始觉得痒痛,第二天起来发现身上出现好多红斑,痒痛厉害,就赶紧来医院了。
夏季,人们晚饭后经常会去公园散步乘凉玩耍,会发现路灯下经常聚集各种不知名的小虫子,其中有一种虫子叫“隐翅虫”。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此虫白天栖居潮湿的草地、稻田、菜园或腐木、石头下等阴暗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尤其是有日光灯的地方成群飞行,当温度高于20℃时即开始活动觅食,因此夏秋季节是此病的高发期。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刘伟介绍,隐翅虫的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为一种强酸性的毒汁,尾部向上翘起,末端常有一小滴透亮的液体,即为该虫分泌的毒素。被它咬过后,毒素可以使皮肤出现条状、片状的水肿性红斑、红斑上还有小水疱、小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伴有瘙痒、灼痛、灼热感。若沾有毒液的手接触到眼睑,可以使眼睑红肿,睁不开眼,若接触到外阴等其他皮肤,也可以继发产生红斑反应。反应剧烈和范围较大的者可以有发热、头晕、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若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
夏秋季节是隐翅虫皮炎的高发期,那该如何预防隐翅虫皮炎呢?刘伟主任说,首先要搞好坏境卫生,减少隐翅虫的栖息地;其次夏秋季节屋内应关好纱窗、蚊帐,睡眠时熄灭室内灯光;外出乘凉散步时最好长裤长袖,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当虫子不小心落到皮肤上时,应小心温柔吹赶,不要拍打或压碎在皮肤上。如若不小心出现皮炎,红斑期可尽早清水、肥皂水冲洗皮肤,清水清洁皮肤后,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和或糖皮质激素软膏;红肿明显或有糜烂面,可以生理盐水冷湿敷;有脓疱及继发感染者,需外用抗生素软膏;皮肤症状较重或者有全身症状者,需及时就医。
通讯员 高远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