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中青年易得 肝血管瘤

2019-07-18

7月17日,城市商报报道介入科医学科普话题《中青年易得 肝血管瘤》。

宣传科


【附】原文

中青年易得 肝血管瘤

《城市商报》

2019-07-17 00:00

  本报讯(记者 陆八月)当体检报告上出现“瘤”的字样时,相信谁都会吓坏了。苏州某酒店工作的陈先生在半年前体检时查出了肝血管瘤,刚知道自己“肝上长瘤”时,陈先生惶恐不已,十分焦虑地来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介入科就诊,而医生却安慰他并不需要紧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腹部增强CT等一系列相关检查后,查出陈先生只是患了普通的肝血管瘤。介入科主任蒋保华表示,肝血管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由肝内的静脉畸形导致,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一般发生在中青年。

  蒋保华表示,一般情况下,50%—70%的肝血管瘤的发生并无症状,特别是较小的血管瘤,仅在超声或CT等检查时发现。随着瘤体不断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情况。通常直径在5cm以下的肝血管瘤无需治疗,定期B超复查即可;当肝血管瘤直径大于5cm,且恶心、呕吐等症状不断加重,这时就需要积极治疗干预。

  那如何干预呢?蒋保华介绍,相较于以往单一的肝切除术的治疗需要花费较长的恢复周期,近年来,介入治疗在肝血管瘤上的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广泛接受。其中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选择主要方法包括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及经肝动脉硬化性栓塞术。栓塞时微导管直达异常血窦,注入栓塞剂,使血窦的内皮细胞坏死和广泛血栓形成,继而发生萎缩变小甚至消失,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通过肝血管瘤治疗后,日常生活中应该适当忌酒、忌油腻过重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尤其是避免肝区受外力撞击。

  科室特色

  高新区人民医院介入科诊疗工作主要包括头颈部疾病、胃肠道疾病、肺部疾病、腹部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妇科大出血等盆腔疾病、骨软组织疾病、四肢血管疾病、静脉输液港植入、体内占位性病变的穿刺活检等。擅长经皮各种囊肿硬化术、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经皮穿刺活检术、经皮血管闭合术等介入诊疗技术。

  专家介绍

  蒋保华

  副主任医师,介入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从事介入诊疗工作20多年,独立完成各种介入治疗2000余例,擅长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如消化道出血、产后出血、创伤性出血等;良恶性肿瘤,如肝癌、子宫肌瘤等;脑血管及周围血管性疾病,如脑动脉瘤、动静脉血栓等。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