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广电:跨越“黔”山“万”水,苏州来的“好专家”爱洒铜仁!
3月28日,苏州广电看苏州报道我院援黔医疗专家朱建洲事迹。
宣传科
【附】原文
跨越“黔”山“万”水,苏州来的“好专家”爱洒铜仁!
原创 2020-03-27 16:49:05
【看苏州专稿Loong/文】
“苏州的朱医生会回来看我吗? 我想唱首《小星星》给他听!” 昨天,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检验科副主任技师朱建洲看着 1100公里外贵州铜仁传来的视频 眼睛有些模糊了。 结束6个月的支医工作, 朱建洲多了一份对铜仁沉甸甸的牵挂。 180多个日日夜夜, 这位苏州医生不仅为 支援的医院带去新技术、培养人才, 还将大爱洒向山区的人民。 70后的朱建洲是一名检验科医生,从业21年。 “我最初的梦想是想做野外探矿者,探寻出地下更多的有色金属。”喜欢化学的朱建洲高考发挥失常,最终成为河南医科大学的医学生。 毕业后,朱建洲成为检验科医生,在检验室里和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等打交道。 “检验工作看似简单,却跟临床和科研的关系非常紧密,而且知识更新很快。”朱建洲说,几乎所有的住院、门诊病人都需要检验,医生根据检验结果进一步诊断。因此,检验也被称为临床医生的“眼睛”、“侦察兵”,能够帮医生看“透”疾病表象,找到更深层次的病因。 从业20多年,朱建洲熟练掌握临床常规项目的操作,尤其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实验室检验结果临床综合分析、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等方面经验丰富。 2019年9月,收到高新区支援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支医选拔工作通知后,和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商量后,他就报名了。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使命,我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带到缺医少药的大山深处,为那里的老百姓做一点贡献。”朱建洲说,能去铜仁支医也算圆梦。 在铜仁,朱建洲深入检验科,为年轻医生传授经验、知识,购买实用的专业书籍,安排学习讲座,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侦察兵”。 “苏州医院检验科的检测项目多达500多个,但万山区人民医院只有一半,而且检验科的医生大多是90后年轻医生。”为此,朱建洲在医院开展免疫抗体、骨髓细胞学、骨髓形态学等18个新项目的检查技术。 让朱建洲印象深刻的病例,一位40多岁的苗族女性腹部肿大,医生通过CT、腹水检测判断是肝硬化。朱建洲看了检测报告的腹水镜像提出疑问,再次进行检测,最终确诊为卵巢癌。 朱建洲手机里那个要为他唱歌的孩子叫小俊(化名),是铜仁市万山区身心科收治的一名患者。 “他现在恢复得很好,我经常去看他,和我很熟。”朱建洲说,去年冬天大山里很冷,他了解到200余位心理疾病患者缺少过冬衣物,便联系苏州的爱心人士,为这些特殊人群捐赠2200余件冬棉衣。 朱建洲说,小俊和自己读初三的孩子差不多大,因为疾病他没有上过学,家里比较贫困,父母很少来看他,“他特别懂事,爱涂鸦画画,每次我去看他都笑得很灿烂”。 除了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他还多次跟随当地医护人员穿过曲折蜿蜒的山路,走进学校、山区农户家中进行健康义诊。 “山里的人民特别淳朴,每次去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招待我们。”朱建洲说,离开村里的时候老百姓还抱着鸡要送给他们。 正因为这些淳朴的百姓,朱建洲心中始终牵挂着他们。今年春节,他回到苏州陪家人过年。恰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朱建洲休息3天,又主动“请战”,1月27日他回到铜仁继续战斗。 2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奔赴铜仁市万山区的发热门诊采集咽拭子,在实验室做检测,对 1000多例高危人群进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