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援黔手记】让重症医学科成为各科室的坚强后盾!
6月29日,名城苏州报道我院第二批援黔医生宋伟在铜仁万山区人民医院开展工作和成绩。
宣传科
【附】全文
【援黔手记】让重症医学科成为各科室的坚强后盾!
讲述人: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第二批援黔医生:宋伟
和其他3名小伙伴一起,我来到贵州铜仁万山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院领导非常重视我们,委我以重症医学科科主任的职务。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而言,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责任和挑战!重症医学科本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既是医院各兄弟科室的坚强后盾,同时危重症救治的能力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不知道如何去胜任这个职务,但我知道,作为医生,必须尽心尽力去救治每一个危重病人。
初来的时候,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万山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全部充实到抗疫一线:有的被派去援鄂,有的在发热门诊,有的在隔离病房。我刚来的时候,被安排在呼吸科病房工作。当天就接诊了一位危重症患者,临时在呼吸科组建了监护病房进行监护治疗。后来又陆续有不少危重病人,特别是术后的重症病人转进来,我就和呼吸科的医护人员一起,在这个临时组建的监护病房内展开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后来随着疫情控制平稳, 4月20日,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全部到位,正式恢复开科。
之前,我大体了解过重症医学科的情况。首先,人员经验不足。有两年以上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护士,只有2人;医生也很年轻,有3个住院医师。其次,设备少。有2台有创呼吸机,1台无创呼吸机,1台心电图机。没有气管镜、CRRT机,更不用说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彩超等设施。听他们说,之前科里很多时候也就1-2个病人,稍微重些的都转上级医院去了。因此,重症医学科绩效也很低,大家没有工作积极性。我告诉他们,医院正在发展,无论医院的发展,还是个人能力的进步,都离不开病人。一定不要拒收病人,当然因为医疗条件受限,为了病人安全,该转院的一定要转院。我鼓励大家,只有我们救治越来越多的病人,咱们医院才能够快速发展,我们个人才能够得到成长和提升。
经过一个多月的历练,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整个重症医学科干劲十足,收治了很多危重病人。五月份床位使用率更是达到了98%!收治心肺复苏术后、ARDS、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严重多发伤、重度颅脑外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肠梗阻肠坏死、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病人,达35例!
在病人最多、工作量最大的时候,我不断给大家鼓劲、打气。工作要努力、细心,更要敬畏生命、尽职尽责,要尽己所能关爱每一个入住患者。我抓住每个危重病人救治的机会,给重症医学科规范了危重病人入科诊治流程、病人抢救流程,提高操作能力。每周一次给医生们培训讲座,提升业务技能。从危重病指南,到病人病情变化的思维方式,从呼吸机操作到CRRT的操作。另一名援黔伙伴、姚华护师就给护士培训基本操作和护理。
由于大家努力、出色的工作,特别是为外科开展高难度手术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同时,大家看到了那么多危重病人好转转出重症医学科,也很有一种成就感。最近这两天病人数稍有下降,几个医生们就跑到急诊和各个科室,去看看有没有危重病人,想要转到科里救治。我常告诉大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们的职业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这个职业能给予我们其他很多工作不能给予的成就感。医院领导也非常满意,十分肯定重症医学科每名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决定对重症医学科实行定员定岗,加大对科室的投入和医务人员的培养,让重症医学科真正成为全院科室的坚强后盾!
回想起三个月前刚接到援黔任务,当时忐忑和舍不得离开孩子的心情仿佛还萦绕在心头。不知不觉,援黔工作过去了大半。在这里,多次感受当地人们的质朴,还有院领导和同事们给予的爱护和无微不至的帮助。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即便在最偏远的山村,也是有一条公路可以到达,在当地政府和国家政策指导下,那里的人民一定不愁吃、不愁穿,住房也很安全,孩子们也都有学上,即便得病也一定看得起病。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
(来源:名城苏州网) (责编:王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