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别让“小心眼”成了“大隐患” 18岁小伙突发脑梗死
9月9日,城市商报报道我院神经内科救治因卵圆孔未闭引发脑梗死的年轻患者。科主任马临庆博士结合该类疾病予以健康提示。
宣传科
【附】全文
别让“小心眼”成了“大隐患”
18岁小伙突发脑梗死
《城市商报》2020年09月09日 A04版
本报讯(记者 陆八月 通讯员 孙璐)近日,18岁的小伙子阿杰在运动过程中突然言语不清,伴有右侧肢体乏力,被120紧急送至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确诊为脑梗死。经静脉溶栓治疗后,阿杰的病情明显改善,语言功能恢复流利,右侧肢体力量也基本恢复正常。
据了解,阿杰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平常身体健康,喜欢运动,只有高考前间断咳嗽了几个月,其他时候并没有异常,但怎么会突然脑梗死了?为寻找病因,该院神经内科医生给阿杰安排了针对性的检查,最终,心脏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证明阿杰是卵圆孔未闭。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马临庆介绍,卵圆孔是左右心房隔膜上的一个小孔,正常情况下卵圆孔在出生后第1年闭合,若超过3岁未能闭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在成年人群中,有20%-25%的人存在卵圆孔不完全闭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是隐源性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且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那么,卵圆孔未闭是怎么导致脑卒中的呢?马临庆表示,一般情况下,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不会出现血液右向左分流,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剧烈咳嗽、憋气、潜水时,右心房的压力大于左心房的压力时,就会出现右心房血液经过未闭合的卵圆孔分流到左心房,逐渐形成反常栓塞,最终导致脑卒中。
一般情况下,可通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CD 发泡实验等无创检查发现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马临庆表示,对于卵圆孔未闭导致的脑卒中,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如需手术,可进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能直接关闭卵圆孔,解决右向左分流,有效防范脑卒中再发,且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马临庆说道。
小链接
科室介绍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属于苏州市531工程脑卒中救治中心高新区救治点,柔性引进苏大附一院神经内科方琪教授团队。科室由普通病区、重症病房、运动神经元病病房及神经电生理室(脑电图、肌电图、TCD等)组成。现有医生11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5名,学士4人。学科带头人马临庆留学日本九州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擅长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疾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
科室常规开展急慢性头痛、头晕、脑梗死、脑出血、癫痫、脑炎、脊髓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睡眠障碍、急慢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卒中后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展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脑血管造影等;开展脑梗死静脉溶栓、动脉取栓、颅内动脉支架成形及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及康复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