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慢阻肺当成气管炎治了10年 当心!40岁及以上患病率达13.7%
4月28日,城市商报报道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慢阻肺患者,呼吸科专家关键教授科普医学知识。
宣传科
慢阻肺当成气管炎治了10年
当心!40岁及以上患病率达13.7%
《城市商报》2021年04月28日 A04版
本报讯(记者 陆八月 通讯员 李伟)经常性咳嗽、咳痰,爬几层楼就喘得不行,天气一变化就胸闷、呼吸困难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却可能是慢阻肺在“作怪”。69岁的陆阿姨就经常反复咳嗽、咳痰、喘息,一直以来,她和家人都只以为是气管炎,从没想过可能是其它疾病,也没进行正规治疗,不料“罪魁祸首”竟是慢阻肺。
据了解,10年前,陆阿姨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且逐渐有气喘、呼吸困难的症状,多于冬春季节及受凉后发作。一开始,她会自行口服药物治疗,但近两年频繁发作,口服药物加上输液治疗都未见好转,近10天来症状更是加重,来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治疗。完善检查后,结果让陆阿姨大吃一惊,医生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目前,我国有近1亿慢阻肺患者,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慢阻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第三位,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对慢阻肺的认识存在不足。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关键介绍,目前只有较少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存在知晓率低、诊断率低、随访率低“三低”的现状。
“慢阻肺稳定期的规范治疗至关重要,有效的治疗可以缓解慢阻肺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减少急性加重,因此患者不要等到咳嗽、咳痰、喘憋症状加重时才来医院。”关键告诉记者,慢阻肺病情急性加重后,不仅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的症状会越来越重,还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肺心病,对身体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尤其当慢阻肺发展到后期,严重缺氧时可导致全身脏器的衰竭,死亡率较高。“长期规律、规范吸入治疗,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以及适当运动,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才能和慢阻肺和平相处。”
关键提醒,40岁以上人群更容易患上慢阻肺。如市民长期抽烟,或长期接触烟雾环境,或经常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气喘、抑郁、食欲减退等,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明确是否患有慢阻肺。
小链接
科室介绍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学科,是目前江苏省二级医院中唯一的全国示范单位,也是高新区临床重点专科。科室由普通病区、重症监护病房、睡眠监测室、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肺功能室及呼吸内镜室组成,拥有美国bird呼吸机,伟康、凯迪泰无创呼吸机,迈斯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仪,德国耶格大型肺功能仪,日本OLYM-PUS支气管镜及床边支气管镜,美国安波澜多导睡眠监测仪等先进设备。
学科带头人关键来自医学院校直属三级甲等医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癌、胸膜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以及呼吸内镜下的操作和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