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平台:苏州高新区:“对症下药”直击垃圾分类“新病灶”

2021-05-11

5月10日,学习平台报道我院垃圾分类亮点工作及经验。


宣传科


苏州高新区:“对症下药”直击垃圾分类“新病灶”

苏州学习平台

2021-05-10

作者:刘海涛 秦缘 吴俊华

2020年6月,苏州正式扣响了生活垃圾精细分拣的“发令枪”。面对垃圾分类这一崭新课题,在苏州高新区垃圾分类专班的业务引导下,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从党建引领、普法宣传、机制拓展、硬件建设、创新治理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高效推动医院内部垃圾分类工作走上“快车道”。

同时,根据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不同属性,准确把脉垃圾分类处置范畴,引导全体员工从根源上做好垃圾精细区分与投放,在医院内部打造一股争做垃圾分类“拓荒者”的新时尚、新风尚引导清流。

坚持党建引领,以“支部共建”夯实“绿色分类”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以党建引领为契机,制定垃圾分类党建工作月度计划表,积极建立党员先锋志愿者小组,支部党员在意识和行动上同步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同时,在区垃圾分类专班指导下,医院还携手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康佳社区卫生服务站、浒墅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以支部共建形式,不定期深入社区一线,开展过期药品回收服务。从源头上切断过期药品这一有害垃圾可能对生活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同时还有效避免过期药品二次流入不法分子手中,建立苏城市民身边的用药安全防线。

医务工作人员开展进社区回收过期药品活动

在康佳社区卫生服务站,当听说高新区医院的医生们前来进行过期药品有害垃圾回收时,家住附近的顾阿婆急忙把家中的药品全部打包拿来现场,请医务工作人员帮忙逐一鉴定用药安全。“这个药物包装已经破损,存在用药安全污染的可能性,还是不建议你再继续服用。”随着几盒包装受损的日常用药被细心的工作人员挑出,顾阿婆牵挂的心得以及时抚平。用她的话说,有了高新区医务人员的用药安全指导,自己心理上又多了一道安全保障。

“垃圾分类任重道远,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部分老年居民,对过期药品这样的垃圾,存在花钱了不舍得扔的思想误区。没有认识到过期药品这一有害垃圾可能对肌体造成的二次伤害。希望通过我们的公益宣传呼吁,能够让更多市民将垃圾分类理念深入内心,争做垃圾分类新时尚的践行者和社会实践敢于破冰的拓荒者。”高新区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拓展运行体制,以“内外兼修”落实“三定六员”

在高质量落实垃圾分类方面,高新区医院班子领导深知仅仅练好职工的“内功”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就诊群众的个人习惯,如何保证他们也能精准投放,这门“外功”同样必不可缺。为此,高新区人民医院在积极向区垃圾分类专班“取经”提升自我的同时,同步明确“三定六员”工作机制。要求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专项小组,垃圾分类工作同步纳入科室工作计划。并安排专人定时定点对科内分类收集点进行巡视检查记录。而医院组建的生活垃圾督查小组,则会不定期对各科室与物业部门,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整体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并将检查问题记入各科室绩效考核当中。

科室垃圾分类督查考评

针对医院社会群体出入较为频繁这一实际,为加大垃圾分类知晓度与参与度。高新区人民医院精心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从医院大门栏杆、门禁电子显示屏、升降电梯、导医台以及大楼地面、公共走廊、茶水间等处,垃圾分类温馨提示视线范围处处可见。在一些特殊区域,还特意增加语音提示与动漫视频滚动播放等,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全覆盖。

“之前,都是随手往垃圾桶里一扔。现在有了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大家都是仔细分好再扔过去的。”住院部市民王阿姨说道。

规范配套设施,以“硬件覆盖”扎实“常态管理”

目前,在区垃圾分类专班的指导下,高新区人民医院严格按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进行四分类精细分拣投放。期间,为进一步提升办公区的垃圾精细分类投放,高新区医院先后投入20余万元经费,采购三分类不锈钢垃圾桶90只,二分类垃圾桶300余只。并在每个楼层醒目位置张贴垃圾分类设施分布图,更新标识标牌200余张。同时,在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大力支持下投入经费40余万元,新建1处外观新颖、设施齐全的高端垃圾分类清洁屋。该清洁屋设计面积72平方米,由专人负责管理,屋内还配置了液晶显示地磅秤、西门子异味除臭系统、视频播放宣传屏、垃圾桶高压水枪清洗间等基础配套设施。

设施齐全的新建垃圾分类清洁屋

“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我自己年龄大也不懂这些,但是我觉得不能因为年龄大了不懂就不去接触。垃圾分类这个事情是需要我们所有人去参与的,别看我们平时扔掉的垃圾只有一小袋,但是日积月累下来对环境的危害是特别大的。”高新区医院急诊科医生说道。

深化创新机制,以“小模式”做实“大推广”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持久性的工程,高新区人民医院坚持以办法、标准为基础,通过上层分类、下层存放、“专班”辅导、内部考评的运行模式,进行精细区分和职责细化。建立完善考核机制,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院、科两级管理,通过采取专业考核的方式,对各科室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公开打分与问题剖析,从而更好地促进医院内部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走向常态化。同时针对垃圾种类不同,医院还创新采用有色垃圾袋进行分装投放收集,并在病区配餐间垃圾投放点启用感应语音提示器,提醒工作人员与社会群体做到精准投放、精细分拣。

“截至目前,我们医院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接下来,我们将保持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常态化开展,倾力打造垃圾分类新格局。争做垃圾分类‘新时尚’的‘拓荒者’!”高新区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