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人工血管重建透析“生命线” 打通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
5月12日,城市商报报道我院为血透患者进行人工血管重建,为患者搭起了“生命线”。
宣传科
人工血管重建透析“生命线”
打通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
《城市商报》2021年05月12日 A05版
本报讯(记者 陆八月 通讯员 贾苗)“谢谢!真是太好了,这下总算可以继续透析了!”近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专家团队,成功为患有尿毒症的王大爷进行了下肢人工血管静脉内瘘术,重新为他建立起了透析“生命线”。
据了解,76岁的王大爷两年半前被确诊尿毒症,靠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但王大爷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及冠心病等基础病,长期卧床,外周血管条件很差,为维持透析治疗,他在外院反复进行了多次血管通路“开通”手术,但效果却不好。来到高新区人民医院就诊前,王大爷右侧颈部血透导管再次失去功能、无法维持透析治疗,随时有生命危险。此时,如何建立一条良好可靠的血管通路来维持血液透析,成为了他维持生命的最大难题。
高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血管通路专家、副主任医师荀康接诊后发现,王大爷不仅上肢血管条件极差,且存在中心静脉病变,无法常规再建立上肢动静脉内瘘或颈部透析导管,情况十分棘手。随后,荀康向科主任金东华汇报了王大爷的情况,并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了反复讨论。面对王大爷的情况,摆在大家面前的有两条路:选择建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或改行腹膜透析。金东华表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最大的挑战是人工血管与患者自体血管间的吻合,手术难度大、对医生技术要求高,但对于王大爷却是最佳选择。最终,经家属同意,金东华决定为他进行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
金东华介绍,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一条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因此血管通路也被称为“生命线”,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据悉,透析通路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导管,通常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建立透析“生命线”的首选,而血液透析导管则可能会增加相关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风险。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医生会尽可能选择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通路。
小链接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是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也是苏州市血液净化委员会副主委单位。“血管通路的制作及各类并发症的处理”是科室的专科特色,科室熟练开展各类疑难透析通路手术及并发症处理,擅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以及在超声/血管造影机引导下对各类血管通路并发症开展的介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