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生命 减轻伤残”院士专家齐聚苏州助力应急救援 ——我院承办第五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术年会
9月21日,关注卫生应急前沿发展的第五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我院正式开幕,来自全国应急学医疗专家和学者汇聚一堂,为提升我国卫生应急能力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期,召开第二届中国卫生应急救援联盟大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第一届第六次编辑委员会议、第六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学术年会暨2019灾害卫生应急医学高端论坛。
院士专家倾情分享重磅内容精彩不断
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夏照帆,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顾帮朝,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岳茂兴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奇林教授,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陈志航等专家及领导出席。我院院长梅冰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大会为期两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夏照帆等4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应急学专家围绕“卫生应急”的主题,在灾难医学救援、中毒事件处置、灾难外伤急救、皮肤软组织毁损伤的修复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交流卫生应急学领域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和新的成果。我院特聘顾问刘保池主任,心脏中心主任张孝忠,普外科主任柴琛,国际医学部主任孙志辉将分别作报告展示在各自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学者云集全程参与打造应急救援“金钟罩”
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卫生应急救援联盟、中华医学会《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社会事业局协办,中华医学会《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编辑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承办。通过400余位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参与,旨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学高效的卫生应急体系,并向着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卫生应急体系的学术与创新平台,汇集诸多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参与,探讨和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及卫生应急救援标准,创新和转化用于灾害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疗法、新设备和新工具等,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危害,更好为政府分忧、为百姓造福。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是科技部主管、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复并登记注册的全国性一级学会,是独立的法人社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二级学会,由全国致力于急诊急救、灾害应急处置和管理的全国知名专家组成,其主旨是搭建卫生应急医教研用平台,汇聚卫生应急领域同仁之力,科学规范实施针对自然或人为灾难的应急处置,有助于提升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防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
在本次大会上,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对2015-2019年度中华医学会《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优秀编委以及在卫生应急方面贡献杰出的优秀机构、个人及企业进行评选表彰。我院院长梅冰荣获卫生应急突出贡献奖。
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方,我院近年来在学术交流和科教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整体学术水平突飞猛进。与此同时,在各领域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医院多管齐下、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和新业务,推进了大批新科室、特色专科的建成与发展。目前我院共建成42个临床、医技科室,包括市级重点专科2个、区级重点专科7个和区临床重点培育专科5个。医院还积极与国内顶尖医院开展合作,2018年3月医院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联盟,实行全方位的合作,常年有上海新华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坐诊、查房、手术,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享受直通新华医院的便利;引进廖万清院士工作站、聘请国际著名医学真菌学权威专家G.S.de Hoog 教授为医院客座教授,通过技术帮扶、项目指导、团队共建等多方位、立体化的深度合作,为临床及患者提供增加精准的诊疗服务。“医院将以‘科教兴院’为抓手,医疗与科研两翼齐头并进,加强医、教、学、研的综合能力,让科研更好地服务临床,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梅冰院长表示:“今后,医院将坚持走学术性发展这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以科研促进临床,实现创建三级医院这一近期目标,打造名医、名科、名院,逐步实现大病不出新区的目标。”
宣传科: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