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举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合并症诊治进展学习班》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1日,由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办的苏州市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合并症诊治进展学习班》在科教楼二楼会议室顺利召开,医院及苏州市内近三百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盛会。
会议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关键主任主持。院长梅冰同志致欢迎词,充分肯定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近年来在关键主任的带领下所取得的飞速发展,以及在慢阻肺等呼吸系统慢病防治过程中的所得的巨大成绩,同时也期待科室今后会有更好的发展。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周咏梅局长应邀进行了《防治呼吸慢病——任重而道远》的致辞,勉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苏州531倍增计划慢阻肺筛查管理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为健康苏州做出应有贡献。
文献证实,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已达到惊人的13.7%,如何正确防治和管理慢阻肺将是我们广大“呼吸人”重大挑战。首先来自苏大附一院的朱晔涵教授做《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的学术报告,从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优势致病菌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为我们以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睡眠障碍知名专家苏大附二院陈锐教授关于《OSA临床亚型的聚类分析》报告,深刻剖析了部分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PAP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指导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在诊断OSA时应充分区分临床亚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的林盪教授则从临床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规范慢阻肺的诊断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充分的阐述,对基层医师有较大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由恶性肿瘤导致的中央气道狭窄患者也是日趋增多,此类患者临床症状重、生活质量差、预后极差,如何使此类患者“活得更长、活的更好”是摆在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身上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苏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黄建安教授在《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的处理》专题报告中,结合实际病例、图文并茂,详细阐述了恶性气道狭窄的诊治、处理及注意事项,大家都获益匪浅,也为我院的介入肺脏病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午,学术活动精彩继续。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晓教授讲授了慢阻肺合并症的诊治、苏大附一院凌春华教授讲授《慢阻肺稳定期药物治疗选择》等。其中苏大附二院呼吸科主任施敏骅教授讲授的《重症哮喘的诊治》,从多层次分析了重症哮喘不同于难治性哮喘,指导临床及基层医师如何正确区分与诊治重症哮喘。
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牟向东教授,从多份看似简单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例的诊治,深刻剖析了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原学的明确、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疗效观察等,对我们临床工作中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作为苏州531倍增计划慢阻肺筛查区域防治中心,为了更好的开展慢阻肺筛查工作,会议也邀请了高新区通安卫生院许春明副院长,介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阻肺筛查的工作流程及经验分享。
最后,关键主任和朱明训主任也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诊治、血气分析等方面,充分介绍了相关方面的学术进展及临床操作技巧。
会场内外,专家与台下观众不时进行讨论互动,一时间掌声阵阵,气氛热烈。通过此次学术盛会的学习,有力地提高了我们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合并症的能力。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程文星
审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