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院肾内科成功为透析患者搭建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生命线”
“太好了,这下总算可以继续透析了!”近期,尿毒症患者王大爷在我院顺利完成了下肢人工血管静脉内瘘术,一再感谢肾内科专家帮他重新建立了“生命线”。
76岁的王大爷,两年半前确诊为尿毒症,靠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但由于王大爷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及冠心病等基础病,长期卧床,外周血管条件很差,如何建立一条良好可靠的血管通路来维持血液透析,这成为了他维持生命的最大阻碍。
说到王大爷的血管通路历程可谓是荆棘满途:在这两年半的时间内,他在外院经历了2次股静脉血透导管置入术、1次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4次颈部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2次上腔静脉狭窄介入手术。现在,王大爷右侧颈部血透导管再次失去功能、无法维持透析治疗而危及生命,可谓之“山穷水尽”。在这危急的时刻,王大爷家人听说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有血管通路方面的专家,遂来院寻求帮助,希望能帮解决王大爷的透析“生命线”——血透通路问题,挽救王大爷的生命。
我院肾内科血管通路专家荀康副主任医师详细接诊后,发现王大爷上肢血管条件极差,且存在中心静脉病变,无法常规再建立上肢动静脉内瘘或颈部透析导管,处理极为棘手;而患者无透析通路这个“生命线”,将无法血透治疗,随时有生命危险。
荀医师把情况汇报了肾内科科主任金东华博士,经过专家组反复讨论,可供选择方式:一,建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二,改行腹膜透析。综合考虑王大爷的病情和实际情况,最后选择了为王大爷重新建立“生命通道”——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为了保证此次手术的成功,经过严格的术前造影及血管超声等评估和手术方案的设计,在神经阻滞麻醉下,成功完成了左下肢股浅动脉—股浅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肾内科金东华主任介绍,血管通路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拥有一条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透析通路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导管。通常我们将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首选。由于血液透析导管的使用会增加相关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风险,所以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尽可能选择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通路,但此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我院肾内科是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是苏州市血液净化委员会副主委单位。“血管通路的制作及各类并发症的处理”是科室的专科特色,科室熟练开展各类疑难透析通路手术及并发症处理,擅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以及在超声/DSA引导下对各类血管通路并发症的介入手术治疗。
肾内科:荀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