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的代谢综合征

2022-01-26

患者高先生,34岁,被送至我院急诊时,昏迷不醒、血压260/120mmHg(正常血压<140/90mmHg),随机血糖8.0mmol/l(正常随机血糖<7.8mmol/l),急诊头颅CT提示脑干大面积出血,虽经全力抢救,手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征不稳;患者李先生,45岁,因胸闷1小时而来院就诊,血压150/90mmHg、随机血糖12mmo/l,急诊化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异常升高,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所幸经心内科行介入治疗,最终保住了性命。

我院内分泌科主任杜晓明博士介绍说,上述两位患者都有同样的特点:大肚子(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虽然都很年轻,却因这些异常的危险因素组合,严重影响其机体健康,造成“代谢综合征”,最终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能量摄入过多和静坐生活方式的增加,使得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非代谢综合征者相比,其患心脑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均显著增加。统计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58.1%,且北方人群高于南方人群,而目前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患有代谢综合征呢?我国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如下:一,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cm;二,高血糖:空腹血糖≥6.l mmol/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三,高血压:血压≥130/85 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四,空腹甘油三酯≥1.70 mmol/L;五,空腹高密度脂蛋白<l.04 mmol/L。以上具备三项或更多项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也就是说,如果有“大肚子”,同时又具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高血脂三项中的两项即可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为代谢综合征,就需要进行防治。防治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对已有心血管疾病者,则要预防心血管疾病再发。

杜博士强调,积极且持久的生活方式治疗是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措施。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以保持理想的体重、适当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改变饮食结构以减少热量摄入、戒烟和不过量饮酒等,不仅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也能改善糖耐量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原则上应先启动生活方式治疗,如果不能达到目标,则应针对各个组分(体重、血压、血糖、血脂)采取相应药物治疗。如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以及肥胖等的药物治疗。

总之,通过治疗,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体重在一年内减轻7%~10%,争取达到正常BMI和腰围;二.血压:糖尿病患者<130/80 mmHg,非糖尿病患者<140/90 mmHg;三.血脂:低密度脂蛋白<2.60 mmol/L、甘油三酯<1.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4 mmol/L(男)或>1.30 mmol/L(女);四,空腹血糖<6.1 mmol/L、糖负荷后(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或餐后)2h血糖<7.8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7.0%(近3个月血糖平均值)。 

内分泌科:张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