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防病养生 先辨识中医体质 —— 我院中医科专家开展线上讲座

2022-10-25

金秋10月,中医药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发展中医药,喜迎二十大。”我院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24日,我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泉为狮山横塘的居民进行了主题为“中医体质辨识要点与常用药食”的线上直播讲座。在何山、横山、金色、万枫、学府等社区积极组织下,居民们听课采用线上模式,很多老年人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使用网络工具,参与健康讲座,学习中医药养生知识。

在讲座中,刘泉副主任医师主要讲了中医体质辨识要点与常用药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居民简单的体质辨识。刘医生说,人体体质的分型为: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瘀血体质,并介绍了各种体质常见的症候特点和舌象特点,比如:体虚易感冒、活动后容易出汗、时常感觉乏力,这是气虚的表现;自己总是感觉怕冷,特别是到了冬天,手脚冰凉,有些甚至夏天不能开空调,遇冷容易腹泻,夜里小便次数多,这是阳虚的表现;口干,潮热出汗,反复口腔溃疡,这是阴虚的表现;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口中粘腻或便溏,头身重困,这是痰湿体质的表现;面部或鼻部油腻发亮,常有痤疮或疮疖,口苦或异味,大便粘滞不爽、解不尽感、里急后重,这是湿热体质的表现;平素性急易怒,易激动,或闷闷不乐,时欲太息;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涨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这是气郁的表现;口唇或爪甲紫暗,肢体痛有定处,面色晦暗、容易出现褐斑,易出现黑眼圈,舌暗红或略紫这是血瘀的表现。

刘医生结合图片给大家讲解如何识别体质,语言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广大居民接受。同时结合一些药材,给不同体质的人群推荐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比如气虚体质的,可以尝试代茶饮:预防感冒方,养生保健茶等;阳虚体质的,可以尝试本院自己加工的足浴包;血瘀体质的,可以尝试四季膏方:活血化瘀膏、通络止痛膏等。她说,总的治疗原则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刘泉医师提醒,马上进入进补的时节,要针对自己的体质科学进补。冬令进补初次尝试的话,可以考虑四季膏方,这种小包装的膏方,独立包装,服用方便,价钱相对便宜,方便随时更改用药。

对外联络部:王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