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故事】医患齐心,助力老肖康复新希望
康复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受损或丧失的功能,对于每一位康复科的偏瘫患者来说,康复就像是一场长跑比赛,唯有坚持不放弃才会有希望。
老肖和妻子是苏州本地人,小康之家,有一对帅气的双胞胎儿子,一家人常常引得邻里羡慕。可是就在2018年1月30日,生活跟老肖一家开了个很大的玩笑,使得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措手不及——老肖因为动脉瘤破裂,被救护车送到附二院抢救,人是抢救回来了,在ICU待了一个月,家人再见到老肖,素日爱说爱笑的他换了一个人一样,大部分时间处于昏睡状态,就算醒着的时候也是目光呆滞,没有交流。但老肖的家人们并没有被打垮,而是选择积极面对,尤其是老肖的双胞胎儿子,不离不弃地陪伴在老肖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期间,老肖又做了切除气管息肉和VP分流术,辗转市内多家医院进行康复,于2018年9月底,转入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入院时,老肖昏睡状态时间长,四肢肌张力高,轮椅转运,还有鼻饲管。入院后,医生和治疗师第一时间对老肖进行了认知、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和言语功能以及偏瘫分期的评估,安排了一系列的康复治疗项目以及治疗师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起初的康复训练只能从被动训练开始,加上老肖昏睡状态多,进步比较缓慢,在主任组织的定期病例讨论会上,治疗师张辰把老肖的案例拿出来讨论,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并落实,加上医院的高压氧治疗也开展起来了,于是我们改善老肖的治疗方案,加了高压氧治疗,在训练过程中选择适合他的项目,增加与其互动的趣味游戏,同时也对老肖的家属进行宣教,让他们认识到:偏瘫患者的康复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对老肖有信心,所以他们也更要有信心;同时,康复需要一个团队,不仅有我们医生、护士和治疗师,更需要有患者家属的加入,这样康复效果会事半功倍——因为我们一对一训练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他跟你们待在一起的时间更多更久。
老肖的儿子们接受度很高,也表示愿意配合,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快点好起来。于是,在每天我们为老肖康复训练后,给他布置训练任务,并教会家属动作要领,指导家属注意事项。老肖的儿子们很是配合,每天的训练任务及时完成,同时还会给老肖进行放松训练,遇到问题及时与治疗师进行沟通调整,印象深刻的是,老肖的儿子自己都带着护腰,还是坚持陪父亲一起做康复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医患之间的高度配合,使得老肖的状况每天都有在改善,每天都能看到他的变化。一个月后,老肖的精神也好了很多,昏睡的状态明显在减少,可以自己动手吃饭,不再需要喂饭。慢慢地,老肖可以自己坐着,可以自己独立吃饭,说的话也多了起来,能够跟熟悉的病友打招呼,白天也基本不再瞌睡。
经过多次的病例讨论,治疗师团队不断优化方案,老肖现在的主管治疗师糜佳伟不仅在训练时有针对性地为他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对老肖给予人性化的关怀,甚至自掏腰包买牛奶送给他,鼓励老肖继续加油。坚持一定会有收获的,现在的老肖已经可以独立行走约200米,日常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精神面貌良好。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接下来,老肖的康复目标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技能的学习。
一路走来,老肖的康复历险记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看到他一点点在进步,恢复了爱说爱笑的样子,我们也不由得十分感动——不仅是对我们治疗师成就感的满足,更是对老肖一家“他养我们长大,我们陪他康复”这种不离不弃的真情所感动。
康复漫漫长路,有时是一个月、有时是半年、有时是两年、有时是一辈子……
康复医学科:孙慧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