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情绪,维护身心双健康
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有人与某一种健康问题纠缠不清。比如,经常性的皮肤过敏、喉咙不适、胃痛胃不适、失眠多梦及经常性头痛等症状。当人们出现这些症状后,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不是身体出现什么问题了,但是,到医院检查后又往往查不出病因。其实,这些症状的出现很可能与经常的负面情绪有关。
4月17日,我院神经内科李建平副主任一行人来到枫桥街道林枫苑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了一场《情绪管理在慢性病诊疗中的地位》宣教活动。李主任指出,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不良的情绪是产生疾病的原因之一。正性情绪如乐观、开朗等对人体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消极情绪如失败、焦虑、丧失感抑郁等常会影响人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心身障碍。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应坦然地对待自己的情感,让情绪如实地袒露出来是防止因情绪压抑而致病的一个重要方式。事实上,人的情绪是难以绝对被控制的。这是因为在一定情境刺激作用下,情绪是自动地和不随意地发生的。所以在处于不良情绪时,要学会改变认知,增强自信;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社会支持水平;还要学会放松、缓解压力。
脑卒中患者如果加上心理障碍,使得焦虑和抑郁发病率极高。因此,卒中后的两个月到一年的时间里,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卒中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性,它会造成患者的情绪反应,卒中的后遗症对病人又是一个心理应激。卒中后的病人,可能会失去语言能力,情绪的变化也会很大,有的人动不动就流眼泪、脾气变得暴躁,因为一点小事就发火,这是病人的一个情绪上的外泄。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到心理科看看,在治疗中风或者在做康复的同时,接受心理方面的疏导或者治疗。
外联部:高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