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优秀护士刘金环:从“非典”到“新冠”,她始终站在防控第一线
2003年年初,“非典”肺炎来势汹汹,年仅25岁的刘金环主动申请加入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这是我人生的一场考验。”她说。17年后,当“新冠肺炎”病毒袭来,她又再次主动请缨,参与到抗击“新冠肺炎”战场。只是,这次她更成竹在胸、从容应战,以党员率先士卒之态,走在了抗击疫情最前线。她是我院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也是2020年苏州市优秀护士。
“有需要,我来!”
疫情发生后,我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的临时护士长刘金环就一直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之间忙碌穿梭着,每天至少工作10小时。
其实,她本来可以不用这么辛苦。2017年,因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强直性脊柱炎,刘金环从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的岗位卸任。凭借多年经验,她做起了全院护理的教学、培训、科研等工作。今年春节,她本打算带孩子一起回安徽老家,陪伴独居的老母亲一起过年。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刘金环立即撤回了休假报告,退掉了返乡车票,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请战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我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15年,还有抗战非典的经历,作为一名老兵,我更有经验,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上。”
临危受命,刘金环被任命为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的临时护士长,承担起了最危险、最辛苦的抗疫一线工作。
从医20年,先后轮转过内、外、急诊、重症医学科等10余个科室,并参加过非典等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刘金环有着丰富的应急护理和管理实践经验。她深知,与疫情战斗,就是与时间赛跑。她连夜梳理各项工作流程、划分隔离病区各区功能、规划病房布置、优化患者就诊流程……连续40多天,刘金环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声音沙哑了,连说话都得忍着嗓子的疼痛。但是第二天早上7点,她又会准时出现在战斗岗位上,做好一天工作安排,清点各种防护物资,进行多方协调沟通。
“那段时间,根本不知道今天是几号,是星期几,只知道要再快一点,再完善一点,还有太多的患者等待着救治。”刘金环说。
“回家时,一个也不能少!”
“你少戴了1层手套,你的口罩没压紧……”疫情来得太突然,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的护士们都是紧急抽调上岗。上岗前,每一位护士都必须经过刘金环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她总是细心地指出每一个细小的疏漏,一遍又一遍叮嘱大家:“危险无处不在,防范措施一定要严密。”
休班时,采集咽拭子的护士妹妹听说有多名患者需要采样,匆匆穿上隔离衣、带上口罩就想冲去帮忙。还没出门,就被刘金环拦下:“你的护目镜呢?采集咽拭子要面对可能带有病毒的气溶胶,不做好防护如何保护自己,回去!”平日里蔼然可亲的大姐姐凶了起来。小姑娘一心想帮忙却被严厉地批评了,委屈得哭了起来。刘金环一转身,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但理智告诉她:必须严格,才能保护好她们。
“我一定要让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的每一名护士,都平平安安地回到亲人的身边,一个也不能少!”刘金环掷地有声地承诺。
为了保证战友们的安全,刘金环每天不仅要监督她们的穿戴是否规范、是否有遗漏,还要逐一检查隔离衣、护目镜等相关防护用品,确保无质量问题。此外,她还要及时补充和分发相关防护物资以及病区内相关物资。几十斤的物资,要步行从新院区搬运到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本就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她,在疫情期间,更是从未直起过腰。看着她憔悴的脸庞,同事们都很心疼,刘金环却说:“我是党员、是护士,我必须这么做!”
“这是职责所在,无愧这身白衣”
抗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众多优秀头衔在身,是荣誉也是责任。从医20年,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是她最鲜明的标签。
2013年,刘金环竞聘成为我院大内科护士长兼ICU护士长,督查全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各科室护理安全;2014年,重症医学科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新技术应用、核心制度落实等成绩斐然;2017年,转岗护理部,担任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以“严、精、细、实”的态度严抓全院护理教学、培训、科研等工作,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和护理人员素质培训,使我院的护理质量持续得到改进;2020年,她在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抗击疫情岗位上无畏地奋战,在生与死的较量中争分夺秒……每一个前进的脚步,她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和白衣天使的初心与使命。
“这是职责所在,只愿无愧这身白衣。”她说。
宣传科: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