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熟练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日前,我院普外科完成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住院观察两天后顺利出院。
患儿8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块7年”入院治疗。患儿父母顾虑传统手术疤痕大,影响美观,询问是否可以行微创手术。普外科黄义副主任医师仔细查看病人,询问病情后,认为患儿可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黄义副主任医师在患儿脐部切开一个0.5cm小口,放入摄像系统,在内环口体表投影点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带线穿刺,直接结扎疝囊颈,线结埋于皮下,手术顺利,术后患儿恢复良好。
普外科主任柴琛教授介绍,相比传统手术方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有以下优点:一,内环口位置固定,腹腔镜手术的电视监视下很容易找到内环口,直接经腹荷包缝合关闭内环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二,腹腔镜下内环口周围放大了数倍,腹壁下血管、输精管、精索血管、膀胱、股动静脉清晰可见,术中只缝扎内环口周边的腹膜,无需经过腹股沟管,无需分离精索,所以对上述组织均不造成损伤,不影响生育;三,打结于腹外斜肌腱膜上,起到悬吊固定作用,可减少疝复发率;四,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手术另一最大的优点是能同时检查和发现另一侧是否有隐形疝的存在,并可同时处理;五,皮肤切口隐蔽,美容效果显著。
到目前为止,普外科已常规开展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TEP术)、腹腔内补片平铺修补术(IPOM术)、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LVHR术),标志着我院普外科在疝治疗领域全面进入微创时代,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普外科:徐时 黄义
审 核:柴 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