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我院柔性引进方琪、杨惠林、杨兵教授3个团队
在苏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医院及相关科室的积极努力,我院今年9月始正式引进苏大附一院神经内科方琪教授团队、苏大附一院骨科杨惠林教授团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团队,旨在获取引进团队的新理念、新技术,通过团队指导更新技术、培养人才、健全机制,建设学科,提高对疑难、危重病症的解决能力,扩大我院在区域内的影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基地,首批国家卒中中心培训基地,国家脑卒中内科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脑卒中静脉溶栓技术培训基地,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超声诊断技术培训基地,脑卒中、神经免疫、癫痫、神经肌肉及遗传疾病、头痛等亚专科建设居于江苏省领先地位。团队带头人方琪教授是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苏大附一院脑卒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科教强卫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科技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姑苏卫生领军人才、重点人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江苏省骨科唯一的“双料”国家重点,也是全省3个国家双重点学科之一(苏大附一院血液科、骨科,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该学科一直是江苏省科教兴(强)卫工程(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个临床医学中心之一。2012年被江苏省科技厅评为首批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科于1978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点,1986年成为博士点(当时全国共11个骨科博士点,省内骨科唯一)。团队带头人杨惠林教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骨科学分会常委、微创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骨科分会名誉主委等。亚太脊柱微创学会(PASMISS)主席,国际脊柱创新发展学会(ISASS)理事会成员(全球仅7位)。擅长脊柱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治(如外伤骨折、退行性疾病、畸形、肿瘤和骨质疏松等)。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律失常团队在心律失常基础研究方面有深厚的底蕴,他们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20年来致力于从分子遗传角度探索心房颤动发生机理。杨兵教授团队近年来聚焦于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诊疗,目前团队的主攻方向有三个: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希浦系统生理性起博;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尤其是在危害极大的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心房颤动卒中高危患者的的综合预防,包括心房颤动卒中患者的筛选分层、抗凝药物的规范化应用以及左心耳封堵的推广应用等。团队带头人杨兵教授具有20余年的临床及基础心电生理研究经验,在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理念以及导管消融手术治疗技术在国内属一流。
我院梅冰院长强调,人才是立院之本,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近几年来,我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院在儿科、妇产科、肾内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眼科等科室进行了深度合作,通过专家来院坐诊、病区查房、授课等,指导帮助学科建设,已取得良好成效。本次3个知名专家团队的柔性引进,将更好为我院学科建设、特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借助于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将让我院在人才梯队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医疗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