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上长了一条长达6mm“红色肉丝”,到底是什么?

2021-05-19

近日,一位75岁的尹女士来到我院眼科门诊,告知医生自己眼睛上长出一条“肉线”,快长到黑眼珠上去了。别人看到自己都害怕,让其赶紧去医院看看。

经过问诊得知,尹女士10年前曾做过双眼翼状胬肉切除。眼部没有外伤史。眼科主任周丹博士随后为其检查,发现其结膜以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轻度充血,并增长长入角膜,结合以前病史,诊断为:翼状胬肉。这条长达6mm的“肉线”就是复发的胬肉。从眼角位置已经逼近瞳孔,看起来确实吓人,要想解决依旧是手术方法。患者担心会不会再次复发,周主任说,要想降低复发概率,第一个就是手术方式的问题,您放心,我会尽力清除干净;第二个就是术后护理,只要您认真遵医嘱,可以将复发几率降到最低。患者同意手术治疗。

第二日,周博士为其进行了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术后,患者对着镜子看了看感觉很不错,开心地说:“再也不会吓着别人了!”其另外一只眼睛的上小一点的胬肉,她决定下个月来开刀切除。

周博士说,翼状胬肉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胬肉位于睑裂部球结膜,伸入到角膜表面。通常是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单眼或双眼。可能会出现眼红、眼干、异物感等症状,还会出现角膜散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翼状胬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治疗及其重要

翼状胬肉进行向角膜瞳孔域或影响美观时,最佳方法就是手术切除。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且生长较快,对较小静止期者勿需治疗。胬肉较大,进行性或达到角膜瞳孔域者及术后复发胬肉应手术切除。目前认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复发率最高,根据文献报道可高达25%-90%联合各种组织移植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周博士认为,手术时要保证将胬肉组织彻底清除,尤其是对残存血管纤维组织进行彻底清扫,以降低残留组织对患者角膜的影响;要在手术过程当中尽量避免破坏患者的角膜实质层,以降低对患者角膜的损伤,以防术后患者因角膜损伤而引起视力缺损及视力下降,保护患者角膜的功能正常;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翼状胬肉术后护理和抗炎治疗,尽量避免外部刺激

周博士提醒,要想预防翼状胬肉主要是避免烟尘、风沙及强光刺激,同时注意眼部卫生;当结膜炎或其它眼疾时应及时治疗,同时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对于早期尚未侵犯角膜的原发性翼状胬肉,可药物或者激光治疗。一旦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组织并隆起,就应手术切除。

 

眼科:鲍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