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苏州】全区第三轮核酸检测,八百余名医务人员再出征!
2月20日,苏州高新区开始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在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我院党委积极响应号召,闻令而动,我院583名医务人员携手镇江237名支援人员,组成820人团队火速集结,再度逆行出征,奔赴枫桥街道、横塘街道共14个社区及狮山集宿区、枫桥集宿区共计330个核酸采集点,进行26万余人次的全员核酸采样工作。
紧急部署,勇挑重担
接到全区第三轮核酸检测任务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迅速部署,在全院吹响集结号。核酸采集队、样本检测队、收集转运队……820人的精锐团队再度“成军”,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全力以赴助力全区核酸检测工作。在这批队伍里,汇聚了全院各科室精兵强将,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年长资深的医护们、行政后勤部门的职工,都积极加入到这个光荣的队伍中来,为守护苏州贡献力量!
出发前,党委书记梅冰再次叮嘱大家,疫情当前,全体医务人员要切实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加强自我防护,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党员同志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820人,全员出战
“请党放心,战疫必胜!”
“放心吧,我们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我们都准备好了,出发!”
伴随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一声声对党忠诚的许诺,2月20日12:00,820名医务人员出发奔赴各采样点,迅速投入战斗。
“啊,嘴巴张大。”第三轮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大白”们一丝不苟,身着“白色铠甲”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检测。数九寒冬,最低温度仅有-1℃,但是憋闷的防护服内,衣服却全都已经湿透,热腾腾的汗很快又变成冷冰冰的水,大家却还是认真地采集每一个咽式子标本,以确保采样工作安全规范进行。
检测工作量大,需要通宵工作,当被问到有没有做好熬夜准备时,医务人员们笑着说:“熬夜对我们来说,已经习惯了,这不算啥。”汗湿的衣服,脸上勒出的深深的痕迹,对于多次参加核酸检测工作的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虽然忙碌但脸上始终挂着从容的笑,这就是可爱又可敬的“大白”们!
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采样组还提供了上门采样服务。穿上防护服,戴好医用隔离面罩,带上采样管、棉签、酒精……“抬头、张嘴、好啦……”同样的话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嗓子哑了,衣服湿透了,但他们仍然坚持着。376户上门采样,一栋又一栋,一层又一层,他们爬上爬下,浑身酸痛,累了,就在楼梯上坐一会儿,又开始投入工作……
寒风中,那抹“防护白”是冬日里最美的风景!
隐形战士,众志成城
如何保证核酸检测结果及时准确,缩短市民取报告的时间,作为抗疫的“幕后英雄”,我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团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身处现场采集核酸的人员不同,接收标本与实验室检测人员们通过一份份标本和试剂在悄然“战疫”,这是一条鲜为人知的隐秘战线。作为全区核酸采集标本接收及检测点之一,我院检验科在完成院内日常核酸检测的同时,还承担了区里分配的核酸检测任务。自苏州“2.13”疫情发生以来,我院检验科全员主动留守医院,加班加点24小时对样本进行检测。样本前处理、提取、加核酸、扩增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丝毫不敢松懈。防护服密不透气,被汗水湿透的衣服冷冰冰地黏在身上;出了实验室,脸上护目镜留下的压痕许久不退;手指因长时间加样红肿、破皮;每日样本的开盖、加盖、加样,许多检验人的手腕都出现了腱鞘炎,大家却都悄悄忍着疼痛继续工作……没有一人抱怨,没有一人退缩,大家都纷纷严格遵守实验流程,为尽快发出准确的核酸检测报告而拼尽最大努力。
与此同时,院内的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也是任务艰巨。我院党委书记、院长梅冰等院领导走进各核酸采样点督查指导,并在督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全力保证全员核酸检测的顺利运行。此外,早餐、夜宵、点心、奶茶、暖宝宝、姜汤、羽绒服……硬核后勤保障,全面助力抗疫阻击战。
2月21日凌晨十二点半,随着最后一名转运人员将核酸标本转运箱送至检测点,820名医务人员圆满完成任务!随后,将由检验人员接力在另一个战场继续奋战。
危急关头,闻令而动,勇担使命,逆行出征,这就是高医力量!相信疫情终将过去,大家的付出终有回报!感谢每一位参与核酸检测工作的高医人!
宣传科: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