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开展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

2022-12-08

76岁的王大爷可谓是命运多舛1989年确诊尿毒症,遂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1990年由于腹透管堵塞无法进行腹膜透析,遂拔除腹透管,并置入右侧股静脉临时血液透析导管改行血液透析治疗,行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但术后内瘘就发生闭塞,遂再次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内瘘成熟后拔除右侧股静脉临时血液透析导管。1991年左前臂动静脉内瘘再次闭塞遂置入右颈内长期血液透析导管以维持血液透析治疗。1992年于上海长征医院行肾移植术,术后拔除右颈内长期血液透析导管。2013年移植肾失功,又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遂再次置入右侧颈内静脉临时血液透析导管进行血透治疗,为建立自体血管通路行左上肢高位动静脉内瘘,但手术失败,后于上海长征医院建立了右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2015年、2017年曾因人工血管内瘘狭窄行经皮静脉血管成形术(PTA)治疗。2020年右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后于上海长征医院置入左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靠这根血透导管进行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不幸的是2021年10月20日王大爷这根左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又出现了问题,导管无法回抽出血液,不能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此时王大爷已经出现胸闷、气喘等心功能衰竭的症状。查血肌酐 1080μmol/L 5.9mmol/L,NT-proBNP:>35000ng/L,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心影增大、心包积液。如不紧急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王大爷随时会发生生命危险。

因为王大爷的病情复杂,之前都在上海长征医院治疗,但由于情况紧急无法去上海救治,在这危急的时刻,王大爷家人听说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荀康血管通路方面的专家遂来院寻求帮助,希望荀主任能帮助王大爷解决血透通路问题,挽救王大爷的生命。

我院血管通路专家荀康主任见到王大爷后,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安排王大爷顺利住院,经详细的术前评估,发现王大爷上肢血管条件极差,造影评估发现:左颈内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尖端贴在右心房下壁(近下腔静脉)、并且有纤维蛋白鞘形成,左右两侧无名静脉闭塞。这种情况处理起来极为棘手,可谓是山穷水尽而患者没有血透通路这条生命线,将无法进行血治疗,随时有生命危险。荀康主任把情况汇报了肾内科科主任金东华博士,经过专家组反复讨论,综合考虑到王大爷的病情及全生命周期规划,最终决定为王大爷建立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为了保证此次手术成功,经过严格的术前造影及血管超声等评估和手术方案的设计,于20211021日,在神经阻滞麻醉下成功完成区域内首例左下肢股浅动脉-股浅静脉即穿式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太好了,这下总算可以继续透析了!”王大爷的病情转危为安,真可谓“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大爷及家属对此次手术非常满意、表示万分感激,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苏州也有自己的血管通路专家了”!

肾内主任金东华介绍:血管通路被称为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生命线”,拥有一条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存活时间!血透通路有3种: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血液透析导管(NCC、TCC)。通常我们将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首选。由于血液透析导管的使用会增加感染、血栓、中心静脉病变并发症风险,所以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尽可能选择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透通路。对于上肢血管耗竭且存在中心静脉病变的特殊患者可建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普通人工血管建立后需等2-3周手臂肿胀消退后才能使用,此时需置入血液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而即穿式人工血管,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即可穿刺使用,避免了血液透析导管的置入所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围手术期管理非常重要。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20221111日,荀康主任联系王大爷定期复查时发现王大爷左下肢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出现了重度狭窄,随时会发生人工血管血栓闭塞而导致无法进行血液透析,荀康主任立刻安排王大爷住院,并进行了PTA治疗,术后狭窄明显改善。王大爷一颗悬着的心又放下了,并再次感谢荀康主任:您真是我生命线的守护者啊!

院肾内科是苏州市医学重点学科、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是苏州市医学会血液净化委员会副主委单位血管通路学组副组长单位疑难复杂血管通路的建立及并发症的处理”是科室的专科特色,科室熟练开展各类疑难透析通路手术并发症处理,擅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及并发症的处理;超声/DSA引导下血管通路的腔内治疗。一流的技术为广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保驾护航!

肾内科:荀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