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小番茄引发的悲剧
疫情刚过,新春伊始,本该是家人欢聚团圆的日子,但沈先生一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沈老先生在家中进食时出现了窒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好在经我院院前及急诊科的积极抢救,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和呼吸,目前在ICU进一步治疗。而罪魁祸首竟然是一颗小番茄。
由于异物卡喉窒息的病例在急诊科并不少见,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多见。任何疾病都需要防患于未然,尤其该患者又是一个卒中以后合并吞咽困难长期卧床的病人,进食极易发生误吸、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危险情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越来越明显,但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病人也逐渐增多,而此类患者也往往会留下瘫痪、吞咽困难等相关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少的压力负担。吞咽困难指吞咽过程的异常,是将食物从口内转移至胃内过程的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卒中后3天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22%-65%,吞咽困难患者误吸发生率超过40%。在此,给大家普及一下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进食护理。
经口进食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饮食调整,饮食调整是指改变食物或液体的结构形态、质地或者黏度。食物调整是吞咽障碍的基础治疗,可减少误吸、改善患者的吞咽效率,是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标准处理方法。稀液体,如白开水、清汤类等最易引起呛咳和误吸;密度均一,不易松散的泥状或糊状食物,不容易在吞咽启动之前沿着舌根快速流入气道,且在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减少食物残留,降低误吸的风险。在稀液体中加入增稠剂(自然增稠剂或商用增稠剂)提高其黏度,可减少误吸,增加水分的摄入。固体食物可经过机械处理为泥状或布丁状半固体,从而降低吞咽难度。根据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咽下功能调整每口进入口腔的食物,利于口腔期食团形成、食团向咽腔推送以及顺利进入食管,推荐的进食一口量以5~20 mL 为宜。其次有代偿性方法,代偿方法是指头或身体姿势的调整。头的调整包括头部前屈,配合转头吞咽、点头吞咽、侧方吞咽和交互吞咽等吞咽技巧。身体的调整主要为坐姿调整,如选择坐位或半卧位(30°~45°);偏瘫者患侧部垫软枕,照顾者位于患者健侧,进食后让患者保持该体位30分钟等安全处理方法。而对于不能经过口进食的患者一般建议胃肠内营养,管饲方法有鼻胃管或经皮胃镜下胃造口管等。
当然,对于已经发生窒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一定要积极进行心肺复苏,尤其不能为了取气道异物而中止胸外按压,优质的胸外按压也能为医务人员的后续抢救提高复苏成功率。
急诊科:梅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