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刺小伤隐危机,多科协作破迷局——苏高医1例尿毒症患者爱德华菌感染救治纪实
近日,一位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因反复头晕、乏力一月余入院。入院化验显示其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显著升高。患者合并糖尿病与尿毒症,免疫功能低下,提示存在严重全身性感染。然而常规检查并未明确感染灶:肺部影像仅见陈旧结核灶,腹部CT提示胆囊炎但无急性表现,尿常规也无异常。
在细致查体中,医生发现患者右手环指有轻微红肿。追问得知,该患者长期测指尖血糖却从未消毒。尽管因青霉素过敏,先后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类及万古霉素等抗感染治疗,手指红肿稍缓解,但患者仍反复发热,炎症指标持续高位。面对这一疑难情况,肾内科发起多学科会诊,联合专家团队共同讨论。经全面梳理病情,专家团队将注意力再次集中到患者右手环指——一个外观已基本愈合的微小创口。手足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兵进行切开探查,发现甲下存在灰绿色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迟钝爱德华菌阳性。该菌属水生环境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多种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天然耐药,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可发生严重感染。
再次追问病史,患者回忆一月前处理鲈鱼时曾被鱼鳍扎伤,未作处理,但该伤口却成为爱德华菌感染的入口。后根据药敏试验,医疗团队将抗菌药物调整为复方磺胺甲噁唑,很快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炎症指标下降,症状明显缓解。
肾内科主任金东华博士表示,本例救治成功得益于多学科协作与临床细致排查。他强调,糖尿病患者、尿毒症透析患者及免疫抑制人群防御能力弱,任何微小创伤如测血糖、修甲、处理水产品时造成的损伤,均需及时消毒处理,避免因忽视导致严重感染。
肾内科: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