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男子呕血不止险丧命 这项“小检查”很重要
本报讯(记者 陆八月 通讯员 高萱)又到一年“体检季”,尽管体检套餐种类不一,但血常规必不可少,且其发出的“预警”信号很关键。近日,40岁的患者贾先生呕血不止险丧命,好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及时抢救,他才得以转危为安。通过血常规,血液科专家“揪出”症结,原来是血液疾病。
贾先生平日喜欢和朋友聚餐饮酒,有过喝酒导致胃出血的经历。前不久,他酒后出现恶心呕吐,并伴有少许鲜血,以为是胃出血,便自行服了药。原以为没事了,不料“胃出血”久久没有好转,10余天过去了,呕血量越来越大,还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血尿、皮肤大片出血点,稍有活动便心慌气促等,被家人紧急送到了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一查血常规,多个数值异常,血小板不到正常人的百分之一,病情危急。医生紧急展开输血、止血、提升血小板等抢救治疗,才停止呕血,成功抢回一命。最终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失血性贫血。
血液科主任秦云介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复杂机制引起血液病,由于免疫异常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最终血小板减少。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而呕血、血尿等内脏出血往往见于重症血小板减少,此时患者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治疗。
患者赵先生就没这么幸运了。去年体检时,他的血常规报告提示,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偏高,建议复检。然而,由于平时身体健康,赵先生不以为意,不料今年春节期间,他突发心梗,住院后急查血常规发现,红细胞数目远远高于正常人,最终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虽然经过积极救治保住了赵先生的性命,但由于心梗面积太大,部分心肌坏死,留下了后遗症。
“血常规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通过分析血常规数据,可以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诊断思路、判断临床疗效。”秦云说道。血液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血常规检验的就是血液的细胞部分。医生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血常规异常主要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如果在日常体检中发现血常规异常,需及时到血液专科就诊。”秦云提醒道。
小链接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常规开展骨髓穿刺及活检术、淋巴结活检术、腰穿鞘注术;开展骨髓细胞学、血液肿瘤MICM分型、恶性血液病的FISH检测等检验、操作技术;开展各种贫血的诊断和治疗,对常见营养性贫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开展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贫血的筛查,以及对各种骨髓增殖性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开展血细胞单采及血浆置换术,以及血栓的二级预防。同时,开展各种出凝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肿瘤的常规化疗。
学科带头人秦云,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原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血液内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深耕血液专业25年,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对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各类贫血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临床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