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警惕老年性瘙痒症

2020-12-04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因瘙痒来皮肤科就诊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许多人瘙痒明显甚至夜间无法安稳入睡,不停地抓挠,越抓越痒,越痒越挠,甚至抓破出血、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近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来了一位因皮肤瘙痒而前来就诊的老年男性患者。老大爷进来后就把衣服撩上去,开始不停地挠起来,边挠边对医生说:“医生啊,快帮我看看,这到底咋回事?我这浑身上下都痒得厉害,尤其到晚上痒得睡不着觉啊,实在受不了了。”医生经过详细查体,发现患者皮肤干燥,身上很多地方都有抓痕,甚至抓出血结痂,进一步了解到患者“尿毒症”数年(目前规律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皮肤科主任尹兴平博士指出,这是老年人常见的瘙痒症,而这位老大爷的瘙痒症与其本身的“尿毒症”有关。

尹主任介绍说,老年性瘙痒症主要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表现为皮肤干燥,表面有糠秕状脱屑,长期搔抓可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湿疹样变、苔癣样变等,重者可发生皮肤感染。据2020年某学者调查发现,中国老年性瘙痒症患病率约为31.0%。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逐渐升高。

老年人发生皮肤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秋冬季老年人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下降,皮脂和汗液分泌量减少,使皮肤滋润度下降;老年人皮肤萎缩变薄,表皮水屏障的修复能力降低,使皮肤易受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诱发瘙痒的发生;二,有的老年人喜欢用热水洗澡、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搓澡等,这些行为会破坏皮脂膜,加重瘙痒;三,有些全身性瘙痒症可能是内脏疾病的信号,如尿毒症、糖尿病、肝脏疾病、贫血及习惯性便秘等,甚至有可能是恶性肿瘤。

那么,如何预防老年性瘙痒症呢?首先,科学洗澡。洗澡次数不要过多,秋冬季一般每周1-2次;水温不宜太高,时间不要过长,一般10-15分钟即可;洗澡时避免使用肥皂,少用沐浴露,尽量避免擦搓,沐浴后立即外涂润肤剂,如尿素霜、凡士林等,可及时“封住”皮肤,减少水分的蒸发;其次,防寒保暖,避免刺激:内衣尽量选择棉织物;冬季注意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使用加湿器;第三,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少饮酒、浓茶、咖啡等,少食辛辣食物,多吃牛奶、蛋类、瘦肉、豆制品及新鲜水果、蔬菜,好要适当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第四,用药要谨慎。不适当的外用药可刺激皮肤,加剧瘙痒;此外,适当锻炼,保持乐观心态。适当锻炼不仅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提高皮肤对营养的吸收,还可促进汗液的分泌,减轻皮肤干燥,同时该可以可转移对“痒”的注意力,防止精神因素加重全身瘙痒。

“老年性瘙痒症可外用保湿润肤霜,联合激素类乳膏如卤米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或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瘙痒较重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或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催眠剂、钙剂等。”尹兴平博士强调,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瘙痒顽固者,有可能继发于系统性疾病,特别是内科慢性疾病,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全面系统性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皮肤科:孙丽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