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 小心患有抽动症!
周二上午,眼科来了一位5岁的小男孩,家长描述孩子经常眨眼睛。经诊断,孩子不是眼睛有毛病,而是患有儿童抽动症。
该患儿家长说,之前多次到外院眼科诊治,要么诊断为结膜炎,要么诊断为干眼症,用了很多外用滴眼药也没见好转。眼科主任周丹博士细致检查后发现,这位小朋友不但有频繁眨眼,而且还有些面部异常动作。根据以往的经验,周主任认为这个小朋友得的并不是眼科病,而很可能是儿科疾病——儿童抽动障碍,这种病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眼科疾病。于是,周丹主任联系了儿科专家予以诊治。经儿科主任赵武教授检查后,确诊为儿童抽动障碍。这下,终于找到孩子爱眨眼睛的原因了。
儿童眨眼睛都常见于哪些原因?儿童抽动障碍又是什么病呢?我院眼科、儿科专家分别给出了细致解答。
一、频繁眨眼,不一定就是眼睛毛病
眼科周丹主任解释说,频繁眨眼在医学上称为频繁瞬目,是眼科门诊常见病,严重可影响儿童学习、生活。瞬目是正常的眼睑神经反射,频繁瞬目病因繁多,包括眼部疾病,全身疾病,心理疾病,常见于结膜炎、干眼症、眼睑内翻倒睫、屈光不正、习惯性眨眼、精神因素、抽动障碍等,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频繁瞬目。因此,频繁瞬目不仅仅是眼科疾病。
二、儿童抽动障碍可以表现为眨眼等现象
儿科赵武主任介绍,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5-10岁儿童最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儿童抽动障碍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其中运动性抽动主要表现为眨眼、鼻子动、嘴动、做怪相、摔头、耸肩、臂动、手动、腹部紧张、腿、脚、脚趾动,发声性抽动主要表现为清嗓子、抽泣、吹口哨、动物或鸟叫声,严重者有秽语。部分抽动障碍儿童同时有共患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抽动障碍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三、儿童抽动障碍,经不起等待
抽动症一般在2岁以后发病,一般可随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总体预后相对良好,但也有5%-10%的孩子一直迁延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不治疗,在至成年的漫长等待期间,抽动症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还常给患儿带来心理上的伤害——患儿容易受到周围人员的排斥、疏远、嘲讽鄙视,从而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严重的患者有可能发生心理变态行为,对今后的人生发展极为不利。
“另外,大部分抽动症患儿随病情时间的增长而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并且病程越长,治疗越困难。等到了成年,如果抽动症不能自愈,再行治疗的话,基本上所有药物已经无效。”赵武教授说。
眼科:鲍琪